你是否经常感到疼痛,却又难以言说?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更敏感,更容易感受到疼痛。这种疼痛敏感性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慢性疼痛的风险。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大脑生物标志物,有望帮助我们预测慢性疼痛的发生。 什么是疼痛敏感性? 疼痛敏感性是指个体对疼痛刺激的感知程度。有些人对疼痛刺激非常敏感,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引起强烈的疼痛感;而另一些人则对疼痛不敏感,即使是较强的刺激也可能感觉不到疼痛。 疼痛敏感性与慢性疼痛 研究表明,疼痛敏感性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在急性疼痛发作(如术后)的早期阶段感到极度疼痛,那么他未来患上慢性疼痛的风险会更高。 新的大脑生物标志物 最近,一项发表在《JAMA Neurology》的研究发现,大脑电波模式变慢和运动皮层活动减少与疼痛敏感性增加和慢性疼痛风险相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感觉运动皮层中的两种指标——PAF(alpha频段的脑电波)和CME(运动皮层向肌肉传递信号的效率)——可以作为预测疼痛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剩余55%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名为PREDICT的试验,招募了159名健康参与者。他们使用神经生长因子(NGF)疼痛模型,在参与者肌肉注射NGF,引起长时间的肌筋膜颞下颌疼痛。在第0天(基线)、第2天和第5天测量参与者的压痛阈值、PAF和CME。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PAF和CME抑制越慢,疼痛越严重。PAF和CME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25和-1.27,预测了疼痛敏感性。研究人员还发现,组合的PAF/CME特征比单个指标表现更好。 临床意义 如何应对疼痛? 正视疼痛:疼痛是身体的信号,提醒我们可能存在问题。要正视疼痛,及时就医检查,找出病因。 积极治疗:如果被诊断出慢性疼痛,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调节:慢性疼痛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要学会心理调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疼痛敏感性是慢性疼痛发生的重要因素。新的大脑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我们预测和预防慢性疼痛提供了新的希望。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疼痛,学会应对疼痛,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温馨提示:*本文仅为科普建议,具体诊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资料:Chowdhury配资杠杆, S.N. et al. (2025) Predicting Individual Pain Sensitivity Using a Novel Cortical Biomarker Signature. *JAMA Neurology*. doi:10.1001/jamaneurol.2024.4857 发布于:北京市 |